《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原文及解析

《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原文及解析

《论语》中,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银杏的外形特点“温习以前学习的知识,便能获得新知识、新认识、新能力,就可以凭借这些做老师了。”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一个人经常温习旧知识,以便获得新知识,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但是,每每读到这句话,我总有一点疑惑:几乎所有人学习时都会这样做,假如人人都做别人的老师,这个老师当得也太容易了,岂不有“好人为师”之嫌?

其实,孔子在这段话里强调的是“温故”对于“知新”的重要性,没有“故”,就无所谓“新”,要想“新”,就必须继承“故”、师法“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温故知新”做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是孔子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理论的一大贡献。孔子一贯重视温习的重要作用,《论语》开篇即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如果在“温习”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知,岂不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赶进度,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旧知识的复习,结果学生在学习新知时,由于前面的知识没有学会,或者遗忘,造成新知识学习的困难。研究表明,“差生”都是由于知识的缺陷积累造成的,所谓“缺陷积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当时没有学会,或者相隔一段时间后遗忘,过后又没有通过及时的“温习”加以补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夹生饭”越积越多,于是在学习更高级的知识时,产生了学习障碍,从而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差生也就产生了。鉴于此,许多学校采取“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做法,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不间断地温习旧知。

《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原文及解析

传统课堂教学中,第一个步骤是“复习旧知”,目标教学中叫做“前提测评”,这个步骤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正遵循了“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不知什么时候,这一步骤被许多教师取消了,变成了“创设情境”或者其它,由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有些学生在理解新知时就产生了困难,课堂教学效果其实并不好。还有的学校由于减负的需要,取消了单元复习检测,一门心思赶进度,这些做法都违背了“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必将大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温故知新”也是一切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保证。一切新理念、有方法的产生绝不是空穴来风,是师法传统、继承传统的结果,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改革中,我们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有的学校意识不到这一点,喜欢赶潮追风,今天一个理念,明天一个模式;今天学洋思,明天学杜郞口,令教师摸不清头脑。实际上,任何一项成功的改革经验,都是结合本校实际,继承传统结果,情境教学是这样,成功教育是这样,洋思和杜郞口的成功也概莫能外。

《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原文及解析

还有一些刚刚上任的新校长,为了显示自己“新官上作三把火”的威风,还没有来得及对学校的办学传统进行梳理,就急于否定前任校长的做法,急于推行自己的“新政”,真可谓“乱轰轰你方唱罢我登场”,结果带来了学校的混乱。教育是最经不起折腾的事业,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学生也不是校长的试验品,改革一旦宣告失败,就会毁掉一批孩子。所以,每一个对教育有责任心的校长,都要坚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这是教育的法则,也是其他任何一项事业成功的法则。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

孔子说:“不断的温习经历学习过的,又不断的有新的体会和心得,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注释:

“故”,旧闻,已经经历过的,已经学习过的。“新”,是现在所得到的,新领悟的。孔子告诉我们,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常的把已经学习过的东西再熟悉。

人的天资是不同的,但无论是聪颖的还是缓拙的,都应该将学习过的知识,经历过的故事时不时的拿出来思考一下,根据现阶段的状况,也许当时学习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和太深的领悟,保不齐现在又有了新的领悟和心得。大首辅张居正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天下的义理那是无穷的,如果仅仅依靠背诵去学习,而没有贯穿到日常行为中去,是形不成自己的体系的;而想要形成自己的体系又需要将义理融会贯通,但想要融会贯通只凭一时的一次的学习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要时常温习旧的知识,反复玩味,这样也不至于遗忘,慢慢体会出新的心得来,这样日久之后,义理自然贯通,学问就很充足了。当别人问你的时候,你就能应答如流,别人有疑惑向你请教时,你就能剖析解惑,这样不就可以做老师了吗?(张居正说的有点长了啊,当然,加入我小跳我的一些心得体会,长着看吧!)

大家总是喜欢听“新东西”,但是一定要区分好什么是“新东西”。比如现在从年末闹到年初的“李小璐和PGone的事件”,这是一个旧的事件,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又有新的进展,这个新的进展就是“新东西”。当然,大家也别太追这个八卦新闻啊。(那个PGone不知怎的,总是念成[Pi][g]万!我英文一向不好。抱歉!)

再举个例子,上面那个例子感觉不好。比如咱们读书,太多人追求一个月读了几本书,一年读了几十本书,然后又去找新的书单。我的天,你吃书呢吧?先抛开是不是真的从头读到尾了不说,一年你就哪怕读了10本书好不了!请问,每本书都讲了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你的心得体会是什么?书中不同的细节应该注意什么?这些细节如果放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怎样融会贯通?等等这些问题有没有思考过?每一本你认为有价值的书你又读了几遍?别告诉我你读了一遍就全记住了,你纵使有过目不忘的天赋我也不信你能记住。黄蓉的娘记住了“九阴真经”她应该马上用神功救自己的性命才对啊!所以一本书没有读过几遍,不要说我读了什么书,融会贯通了才是真正的读了。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anjiash.com/2767.html

(0)
小黑子的头像小黑子
上一篇 2023年2月24日
下一篇 2023年2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