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江湖再远都有一座庙堂,古龙的庙堂再高都是一片江湖”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金庸的江湖再远都有一座庙堂,是说金庸先生所描写的武侠小说,主人公不管如何身处刀光剑影的江湖,他们都有着家国情怀,为国为民,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正如经典代表作《射雕英雄传》的郭靖,虽自小生在蒙古,但受母亲李萍的教育,不忘自己是宋人,辞掉金刀驸马的封赏,宁死都不愿带兵攻打南宋,后来在《射雕侠侣》中更是带领一家人和众多江湖侠士,共同抗击蒙古军队入侵,后华山论剑,被称为“北侠”,表现出其武侠小说的理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即真正的江湖大侠都是有着儒家的匡扶国家社稷,救济黎民百姓的入世理念。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不仅有着爱国为民的儒家思想,且小说都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就如《三国演义》一样,三分历史、七分演义。如《射雕英雄传》就是取自宋、金对抗历史史实。郭靖、杨康之名更是取自历史的“靖康之变”,全真教的丘处机道长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神雕侠侣》中的郭靖守襄阳,历史上吕文焕兄弟就坚守襄阳,抗击蒙军多年。总之从金庸先生描写的武侠小说之中总可以找到历史史实,是一部部讴歌报效国家、热爱人民的史诗,描写刻画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他们性格各异,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但都有着时代背景的印记,是时代的英雄侠士。而这些也融入倾注着金庸先生的政治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观念。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哪怕一介书生,也满腔热血,有着弃笔投戎的家国情怀。所以他小说的江湖不管怎样凶恶,都在抒发着这样的情怀。他也是一名写武侠的历史学家。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

而古龙先生描写的武侠小说里没有清晰的历史背景,没有宣传为国为民的传统文化思想,他的思想更倾向西化,小说的情节刻画有些类似西方小说的推理和心理的演绎,情节飞跃性强,更注重个人的性格刻画,心理描写。他的小说主要是写人性的自由和随性,注重个体的追求和情感的满足。表现出一个仗剑走江湖的侠客的自由和不羁,我行我素,一生如浪子一样,不受世俗道德的约束,沉醉于美酒、倾情于美女,快意恩仇,至情至性,这也融入古龙先生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他的一生就如他描写的李寻欢一样,痴酒如命,不爱江山爱美女。所以古龙他是一个唯我独尊,至情至性、中西结合武侠小说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小黑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anjiash.com/832.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16日 下午5:26
下一篇 2022年12月17日 下午1: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