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解的内容是孙秀是孙权的侄孙,身为东吴宗室,为何叛变投靠西晋?,这是因为有很多的朋友对于孙秀是谁,三国孙秀,刘秀和孙权等问题不是那么的了解,对此,小编就为大家整理出了以下内容,大家可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东吴皇帝孙皓投降的消息传到洛阳,群臣纷纷向晋武帝司马炎称贺上寿。可是有一个人却称病没有参加,他面向南方流下了眼泪,说道:“昔讨逆(指的是孙策)弱冠以一校尉创业,今后主(指孙皓)举江南而弃之,宗庙山陵,於此为墟。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此人名叫孙秀,是孙坚的曾孙,孙权的侄孙。孙秀原是东吴的宗室,可是他却成为东吴的叛贼,投靠了西晋政权。既然已经背叛了东吴,那么在得到东吴灭亡的消息后,孙秀为何还表现得非常悲伤呢?原来,孙秀并非心甘情愿做叛贼的,他之所以投靠西晋是有着特殊的原因,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咱们先说说孙秀的出身。孙坚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其中第四子孙匡与曹家联姻,生下一子,名叫孙泰,后来官至长水校尉。234年,孙泰跟随伯父孙权出征合肥新城,在交战过程时中箭身亡。孙泰生前有一个儿子,他就是孙秀。也就是说,孙秀是孙匡这一脉的后人。
孙秀既是宗室子弟,又是“烈士”后裔,所以在东吴的官运还不错,担任前将军、夏口督的职务,手中握有军队。另外,孙秀这个人还颇有贤名,口碑不错。可是,孙秀却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他就是东吴皇帝孙皓!264年,孙休病死,朝中大臣没有拥立太子即位,而是将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孙皓推上了皇位。
孙皓得位不正,他担心宗室们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于是他提拔任用了一些出身低微的官员,同时还对宗室成员进行残酷打击,比如孙权的儿子孙奋、孙休的两个儿子都被孙皓诛杀。孙权这一脉的宗室被诛杀得差不多了,孙皓又将目标对准了孙权兄弟的后裔,“公室至亲,握兵在外”的孙秀就成为孙皓的眼中钉!
东吴建衡二年(270年),孙皓派亲信何定率领五千人前往夏口,说是去打猎。当时,就连民间都知道孙皓的意图,“佥言秀当见图”。在这种情况下,孙秀有三个选择:第一、坐以待毙;第二、举旗造反;第三、投靠西晋。最终,孙秀选择了第三条路,趁着夜色,“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奔晋”。
晋武帝司马炎非常高兴,赐予孙秀很高的待遇,“以秀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封会稽公”。其实司马炎这样做,是想通过尊崇东吴投降宗室,“欲以招来吴人”。后来,晋武帝还把自己的姨妹嫁给了孙秀。东吴方面得知孙秀叛逃后,孙皓下旨将孙秀开除出皇家户籍,“追改秀姓曰厉”。
280年,东吴灭亡,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孙秀降晋是被迫的,他对孙皓丢掉江山感到痛惜,故国之情油然而生。人们得知这件事后,没有人指责孙秀,反而对他的行为表示赞许,“朝廷美之”。随着东吴的灭亡,孙秀等人也就是失去了作用,被降为伏波将军。二十年后,孙秀病死,被西晋追赠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参考资料:1.《三国志》;2.《晋书》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anjiash.com/7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