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解的内容是孔子的学生,这是因为有很多的朋友对于孔子的学生有哪些,孔子的学生颜回的故事,孔子的学生有多少人等问题不是那么的了解,对此,小编就为大家整理出了以下内容,大家可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孔子一生桃李满天下,门下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贤人。他的得意弟子有颜回、子贡、子路、曾参等人。颜回字子渊,鲁国人,是孔子弟子中最勤奋好学的一个。他比孔子小三十岁,曾向孔子请教仁的含义,孔子对他说:“只要你能克制自己无休止的欲望,一切行为遵守周礼的原则,那么天下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人。”颜回大受启发,便拜孔子为师,学习礼乐。颜回学习非常刻苦,尽管学习条件很艰苦,但他丝毫不在意,反而更加勤奋。孔子曾经赞扬颜回说:“颜回真了不起,每顿只吃一碗饭、只喝一碗汤,住在简陋的屋子里,能忍受别人无法忍受的艰苦,丝毫不改变自己远大的志向,持之以恒地刻苦钻研,真了不起!”
颜回每次听讲时总是聚精会神地睁大了眼睛,微微张开嘴,样子看上去傻乎乎的。但他善于思考,反复琢磨孔子讲授的道理,总能提出一些很有深意的问题,平时的言行举止也都遵守礼制,常常使人深受启发,就连大圣人孔子也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得到有益的启示。颜回一生坎坷,二十九岁时头发就全白了,三十多岁就死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颜回是我最好学的弟子,自从他投到我的门下,弟子们都变得更加勤奋好学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无间了。可怜他这么早就离我而去,我再没有像他那样刻苦认真的学生了。”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路。子路的原名叫仲由,子路是他的字。他是鲁国泗水人,比孔子小九岁。子路生性朴实,只是有点鲁莽,他长得孔武有力,佩着一把剑,四处行侠仗义。他曾经对孔子无礼过,孔子以礼教来教育他,诱导他,后来子路心悦诚服地穿上儒生的衣服,带上礼物拜孔子为师。子路对政治特别感兴趣,向孔子询问为政的诀窍。
孔子说:“做官就要身体力行,为老百姓做出模范,还要勤政爱民,永不懈息。”子路点头称是。后来子路果然当了官,替卫国大夫孔悝管理封地。当初,卫国国君卫灵公宠爱一个叫做南子的宠姬,卫灵公的太子期喷(kui ku)得罪了南子,害怕获罪被杀而逃到了宋国。卫灵公去世后,南子想立公子郢为国君,但公子郢却推辞说:“蒯聩的儿子辄(zdhe)还在卫国呢,他应该继位为国君。”于是卫国人就拥立辄当了国君,就是卫出公。卫出公即位后,他的父亲蒯聩仍然一直住在外地,被禁止进入国都,他联合孔悝发动叛乱,想要夺得君位。蒯聩偷偷混进孔悝家里后,率领他的支持者突然袭击卫出公,卫出公措手不及,只得逃到鲁国,蒯聩就这样即位为卫庄公。孔悝跟随期仪叛乱时,子路正在孔悝的封地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骑上快马向国都飞奔而来。刚到城门口,子路迎面碰上了从城里出来的子点。子点说:“卫出公已经出城了,城里面乱得很,你还进去干什么?还是赶快回去吧,免得白白遇害。”子路说:“我是孔子的家臣,既然拿了他的俸禄,当然要尽到做臣子的责任。”于是跟随一个使者混进了城。子路找到蒯聩的住处,蒯聩和孔悝正坐在高高的台子上庆贺夺权成功呢。子路迈步上前对蒯聩说:“孔悝背叛先君,您怎么会任用这样的人?请让我捉住他杀掉。”蒯聘哪里会让子路杀掉有功之臣孔悝呢?于是子路便要放火烧掉高台。
蒯聩吓坏了,连忙命令卫士攻打子路。卫土们一起进攻子路,子路当然招架不住,连帽带子都被割断了。子路大喝一声,跳到一边说:“君子不会让帽子掉在地上,就算是临死之前也要先戴正帽子。”说完系好帽带,戴正帽子,从容不迫地被杀死在高台之下。孔子还有一位颇有外交天才的弟子,叫子贡。子贡的原名叫端木赐,子贡是他的字。他是卫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一岁,是孔子著名的一个弟子。子贡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就连孔子也常常被他辩得理屈词穷。陈子禽曾经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周武王的仁义之道一直保存在世间,并没有和他们一起被淹没在地下。贤能的人能掌握其中的大道理,凡夫俗子只能领会其中的一两句话。既然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周文王、周武王的仁义之道,那么夫子从哪儿不能学习呢?而且夫子学习又怎么非得有一个固定的老师呢?”陈子禽又问:“孔子周游列国,无论到哪个国家,他都熟知那里的政事。
那么这些情况是孔子向人打听来的,还是别人主动提供给他的呢?”子贡说:“夫子打听消息的方法和一般人不同,他是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得来的。”齐国的贵族田常打算发动叛乱取代齐国国君,但又害怕齐国大臣的势力,所以就调到齐国的军队,准备攻打鲁国,借机提高自己的地位。孔子担心祖国遭受灾难,就派子贡出去活动,阻止这场战争。子贡到了齐国,面见田常劝说道:“我听说您要攻打鲁国,这真是大错特错,人们常说国家的忧患在内部,就进攻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外部,就进攻弱小的国家。现在您的忧患在国内而不在国外。听人讲您三次求封,三次都被国君拒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大臣从中作梗啊!如今您要攻打弱小的鲁国来扩张齐国的领土,但战争获胜,只能使国君更加骄做自大,使大臣更加自以为是、肆无忌惮,可这对您又有什么好处呢?君主骄做以后会随心所欲,大臣们得意忘形就会忙于争权夺利。如果这样,您在齐国的处境就更加危险了。我劝您不如放弃鲁国,去攻打强大的吴国,攻打吴国不能取胜,百姓们战死在疆场上,大臣们在国内的地位日益衰落,君主逐渐被孤立起来,那么控制齐国大权的就只有您了。”
田常听后喜出望外,接受了子贡的建议,并央求子贡游说吴王出兵救援鲁国,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攻打吴国了。子贡于是来到吴国,游说吴王夫差救援鲁国,遏制齐国的扩张。子贡说:“只要您出兵救鲁,那么一来可以在诸侯中博取一个好名声,二来可以在战争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夫差不时赞许地点点头,只是担心邻近的越国会趁机东山再起,于是答应子贡先攻伐越国再进攻齐国。子贡说:“越国只是一个实力弱小的小国,您如果不趁鲁国尚未被攻破去救援鲁国,反倒进军越国,那天下的诸侯都会说您畏惧强大的齐国,这将砸了您自己救存危亡的正义招牌。如果您实在不放心越国,那我这就出使越国,让他们也出兵救鲁,以解除您的后顾之忧。”吴王夫差非常高兴,派遗子贡出使越国。子贡见到越王勾践之后,开门见山地说:“吴王夫差准备出兵攻灭越国,如果这样,那您就十分危险了。
我劝您给夫差送上厚礼,再派兵随同吴国攻打齐国,这样吴王就不会把越国视为心腹大患了。只要吴国和齐国一交战,您便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勾践当即应允下来,派大臣给吴王送去了厚礼。吴王收下礼品后立即放心地出兵救鲁伐齐,使鲁国免于兵灾。这全是依仗着子贡的功劳。孔子还有一位弟子叫子游。子游是吴国人,比孔子小四十五岁。子游跟随孔子学习时,熟读各种文献典籍,并且善于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当中。子游宗成学业后 做了武域的局长。一天孔子带领弟子出游时路过武城,子游来到城外迎接。正在他们寒暄问候的时候,城中传来了一阵阵弹奏琴瑟、演唱诗歌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哪里用得着宰牛的大刀?治理这么一座小小的武城还用得着礼乐教化吗?”子游行礼回答说:“以前夫子曾经对我们弟子说过:‘君子学习道理就应该爱护他人,小人学习道理就容易使唤。’我既然跟随夫子您学习了礼乐等教化之道,当然要把它应用在实践之中。”孔子听后十分满意,说:“各位弟子,子游的话很有道理,刚才我只不过是说句玩笑话。”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anjiash.com/6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