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解的内容是司马迁的中国精神 文/燕窝,这是因为有很多的朋友对于司马迁体现的中国精神,司马迁的精神价值,司马迁精神的内涵等问题不是那么的了解,对此,小编就为大家整理出了以下内容,大家可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也许,时光给了我一颗归静清源的心,近日重读《史记》,竟和学生时代的感受大不相同。那时纯粹是为了学业和论文硬啃,现在,则是怀着对经典的敬意慢读细咂。随着黄土色的封面在手中开开合合,司马迁和他笔下的英雄们,从历史的尘埃里徐徐起立。
虽然隔着千年干枯的时光,太史公的文字,依然裹挟着热气腾腾的气息,还原着惊心动魄的镜头,将我的思维带入一个个历史事件的现场。从故事到政事,从人物到命运,字里行间无不翻涌、激荡着情感的波涛。我的思绪穿过鲁迅“发于情,肆于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赞叹,飘落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深秋。
循着深夜里的灯光,我隔着一扇窗,看见司马迁强撑着瘦弱的病体,对着昏暗的灯盏查阅文书,随着耸起的眉结渐渐松弛,又开始在竹简上疾书。他发髻松散蓬乱,然炯炯的目光中燃烧着熊熊激情,他的一笔一画都写得很吃力,然一顿一挫间喷发的坚定与决绝,力透竹背。
十四年了,大书即将完成,他也像一盏燃尽的油灯,又一次疲惫地趴在堆积如山的竹简上。迷糊中,想起好友任安来信中的责备,想起为完成这本大书屈辱存活的日日夜夜,他豁然坐起,他必须写一封信,给任安解释,还原历史,还自己清白!
《报任安书》迅速在脑海中酿成。他悲慨淋漓,奋笔疾书,瘦骨嶙峋的身体在宽大的长袍下微微颤抖。窗外,寒风抖擞着湿冷的空气,正在酝酿一场大雪。司马迁伴着自己的咳嗽声,终于倾诉完受刑的过程和著书的决心,以及不能“推贤进士为务”的处境。落完最后一笔,他无法平息自己跌宕起伏的情绪,双膝跪地,双手作揖,仰望着黑漆漆的夜空,涕泪长流。恍惚中,他似乎看到了父亲捻着长须,对他点头微笑……
没有谁能够否认,《史记》不仅是清浊有体、巧拙有素的文字,更是作者弹拨心弦的心曲、精神跋涉的秘境。是一个有担当、有气节的人对世事的洞悟,心灵的呐喊,是一种自我清洁、自我奉献、自我救赎。
因而,读《史记》的那些日子里,我常常打开悲愤激昂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总有一种感觉:司马迁笔下的文字,和贝多芬指下黑白分明的琴键异曲同音,那情感、气势、力量,像奔涌的潮水,直抵肺腑。每每文终,我仍心潮澎湃,想起陈毅笔下“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强与刚毅,想起空谷幽兰袅袅不绝、孤芳自赏的王者之香。
那是怎样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啊,能够众人皆醉我独醒,能够静默在一隅隐忍苟活,能够揪开扼住咽喉的命运之手而深呼吸?
写出传世之作之人,必有一颗传世之心。面对政治的残酷,身为卑微的太史公,司马迁所能做的事,就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他明确自己著《史记》的意义:“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此他放弃轻于鸿毛的死,选择了重如泰山的生,可以说,李陵事件后,他的每一天,都活在信念和使命里。
身体入世,心灵出世,精神超世。
司马迁经历了心灵的磨难,才有了精神的清洁;有入世的能力和出世的境界,才能够梳理浩瀚的历史,遗千载之业。其实,在那漫长的十几年里,司马迁和他的作品之间,进行着双向的救赎。
正是一份独立、剥离的清醒,一种不虚美,不隐恶,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史德,使司马迁并没有被一己的爱与恨,苦与痛冲昏头脑,而是辩证的、睿智地对待史实和笔下人物。他毫不置疑地将项羽列入本纪,将陈胜同圣贤孔子一样列入世家,除了他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情感,更是一种正义的歌颂、道义的坚守。
汉武帝不会知道,他的言行和功过,聚焦在司马迁的笔下,《史记》是他和他所领导的时代的全景图。他也不会知道,一个小小的太史公,不能改变历史,却改变了历史人物的命运,让他们清浊分明地活在万代。读完这部纪传体巨著,我突发奇想,九泉之下,如果汉武帝遇见名气与自己相当的司马迁,是继续让他下狱,宫刑伺候,还是脸色微红地说一声“朕当服汝”?司马迁会不会以一个史学家的胸怀,或者臣子的忠贞,大度地与汉武帝握手言和,秉烛夜谈?
当然,这一切不会发生。
发生的,是太史公留下的有血有肉、有胆有识、有功有失的先贤故事,还有他在大书完成之后销声匿迹的历史谜团。也许,这是司马迁的宿命,或者说,是政治的必然。班彪上距司马迁的死只不过几十年,不知何故,他和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里,对太史公的死亡时间和原因竟只字未提,留下这个永远的谜,供后世猜测、咀嚼。
风追司马,今天我们所追的,不正是圣贤留世的思想舍利、清浊分明的气节吗?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无疑激发了曹丕的灵感,这位史上第一位评论家发出了“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的慨叹。《史记》无穷,它是终结司马迁生命的句号,却是绵延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惊叹号。
斯人已去,气节长存。司马迁的精神和他笔下的《史记》,何尝不是一部中国故事呢!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anjiash.com/6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