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文言文道理:“画蛇添足”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画蛇添足》表面上是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即多此一举。但其实可能是一个细思极恐的悬疑惊悚故事。

这绝非耸人听闻,我们来探究一下。

考虑到大家接触这个寓言比较久远,而且接触时也并非是文言版本。所以我们首先来简单地回顾一下。

画蛇添足文言文道理:“画蛇添足”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翻译过来就是——

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还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然后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看完翻译之后,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正式分析。

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里分为两拨人:一拨是那个给蛇画脚的,只有他自己;另一拨是其余画蛇但是没有给蛇画脚的,人数不确定,但根据“数人”来推测,至少也应该三个人。 首先,给蛇画脚的这个人活该喝不到酒,因为他太飘了。至于有多飘,原文写得很明白: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画蛇添足文言文道理:“画蛇添足”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这画面,完全是现代版的《画蛇disco》:

“来 左边 跟我一起碰个杯 在你右边 再画个蛇”。

短短的一句话,语言、动作以及潜在的神态描写都有了。但这种自大很作的行为,很快就被打脸了。这是我们能够得到的最直观的、或者说所有的信息。对于这个共识,小伙伴们应该没有什么异议。

故事到这里好像就结束了,至于它背后潜藏的那个悬疑、惊悚甚至恐怖的黑暗世界又从何说起呢?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给蛇画脚的那个人固然被嫌弃,那么对于另一拨人的行为,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呢?

乍看上去好像很莫名其妙,但是这莫名其妙的背后正是其细思恐极所在。我们重新回到故事本身。

不难发现,这个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实现的。酒不够喝,“数人”于是商量出一个“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的游戏来决定谁喝这壶酒。

这里面其实省略了两个很重要的过程或者环节。

第一个隐含的环节,是选择什么方式来确定赢者;

第二个隐含的环节,是如果选择画画这种比试形式,那画什么自然是应该被所有人考虑并且接受的。否则肯定有人不干,这不公平。

因此,这个游戏大体上需要符合两个原则:

1.简单。人人熟悉都能够参与。

2.快速。短时间内可以定胜负。

如果放到现在,可能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石头剪刀布”,因为太简单快速了。古人并没有选择“石头剪刀布”,99%的原因是那会儿还没有这个发明,另外的1%,我们后面再作分析。

不管在决定画蛇之前有没有别的选择或者争论,我们看到的最终结果是,所画的对象,落到了“蛇”上。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人画的是蛇而不是蝙蝠,果子狸亦或是其它生物?

有的小伙伴可能脑子转得快——因为蛇没有脚,他最后要多此一举画脚的嘛。不错,这个想法很有道理。但是转念一想,没有脚的动物或者东西也有很多,比如鱼。

而且画鱼也并不是很难。

画蛇添足文言文道理:“画蛇添足”让我们懂得了什么画蛇添足文言文道理:“画蛇添足”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再回头看找信息。开篇有这么一句: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翻译过来,是“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信息,这酒是楚国的官员赏赐的。

对古代历史还有所印象的小伙伴一定还记得楚国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存在,其主要地域在今天的湖北和湖南。这一点其实在不少诗歌里也可以得到印证,比如李白在“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里cue得也是这个地域。

官员是楚地的,那么手下的门客大概率上也是楚地的,因为先秦时期交通不是很方便,人们找个工作也不方便跑太远。当然也有相反的可能,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很多人特别是谋士、纵横家之类选择“远漂北上广”施展自己的才华也是大有人在。

基于此,我们推测出两种可能:

1.这些门客是楚地人,画蛇是本地常玩的游戏;

2.这些门客不是或者不全是楚地人,但是受到了本地风俗的影响,也熟悉了画蛇的游戏。

讲到这里,小伙伴们可能不明白为什么画蛇可能是本地常玩的游戏。这个其实不难理解,就像我们想到“石头剪刀布”多半是因为这个游戏在当下环境里比较经典或者流行。其实是一个比较隐藏的社会环境的体现。

我们可以再看一个例子,鲁迅通过剖析“他妈的”这个“国骂”,挖掘出来口头禅背后所隐藏的深层社会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上文提到的没有选择“石头剪刀布”的1%可能性,便是当时比较流行画画,结合楚地的具体情况,便成了画蛇。

这个是比较隐藏的信息,当然明面上的也有。

不论是联系古代文学史里记载的相关知识,还是结合当下某些地域的风俗习惯,我们都比较容易得到一个结论:楚地产蛇。

关于文学史里的相关记载,比较著名的例子是唐朝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虽然在时间上跟先秦比晚了一些。

这篇散文开篇就提到永州的野外产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而文章中提到的永州,就在现在的湖南省。

这时候问题又来了。散文毕竟是艺术创作,所说的永州产蛇之事能否跟事实划等号?另外,柳宗元籍贯河东(今天的山西省),他怎么会知道遥远偏僻的永州(今天的湖南省)产蛇之事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可以求证一下柳宗元的背景,这才发现,其实老柳知道永州产蛇这件事也是唐朝文坛上的一件伤心故事。

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柳宗元参加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后来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期间,柳宗元大量接触下层,然后便有了这个现实主义风格的散文创作。由此看来,永州产蛇之事完全是实锤没错了。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因为楚地产蛇,或者楚地虽然不产蛇但是因为某些原因蛇在楚地比较常见,无形中成为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便有机会看到这样一个社会现象:楚人逮蛇,吃蛇,最后,楚人玩游戏时无意识地画蛇。

总之,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门客之所以选择画蛇而没有画别的东西,是因为蛇在楚地比较常见。并且,楚人还很可能逮蛇,吃蛇。

这个推测大体上说得过去,但是还可以找出一些纰漏或者驳论。

比如,《画蛇添足》本身作为一则寓言,其真实性还是不能够保证的。如果这个现实主义基础不成立,那么刚才我们所有的猜测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我们不妨再往前翻,顺着这个思路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可以突破的地方。

往回一翻才知道,其实我们忘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这首寓言的出处。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想到,这则寓言出自传说中霸气威武刚强的《战国策》。毕竟,在我们的心中,《战国策》应该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荆轲刺秦王》这种路线、风格、style。

画蛇添足文言文道理:“画蛇添足”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目光转移到《战国策·齐策二》上。不过当你翻开这个分类时,八个文言文标题里并没有出现《画蛇添足》的名字。

事实上,《画蛇添足》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它是《昭阳为楚伐魏》这篇文章里的一段比方。简单说,这个寓言本质上就是一个摘抄段。 下面我们看看《昭阳为楚伐魏》的主要内容。

楚国大将昭阳率楚军大败魏国,杀将破军,占领城池,风头正盛,这个时候又移师攻打齐国。齐王就派陈轸作为使者去见昭阳,陈轸见了面先是表示祝贺胜利,然后便开始耿直地灵魂拷问:按照楚国的制度,灭敌杀将能封什么官爵禄位?然后昭阳回答。接着陈轸又问:比这个更显贵的官职还有没有?昭阳回答说那只有令尹了。陈轸便又说:但楚王不可能设两个令尹,接着就给昭阳打了这个画蛇添足的比方。打完比方以后,然后说了一句忠告:如果战无不胜却不懂得适可而止,只会招致杀身之祸,该得的官爵将不为将军所有,正如画蛇添足一样!最后昭阳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撤兵回国了。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对《画蛇添足》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终于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那么这篇文章对于“楚人画蛇添足”的真实性有没有什么帮助呢?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是当时真实紧张的环境和气氛。

之所以紧张,是因为陈轸在跟昭阳谈判。先抛开“不斩使者”的不成文规定之外,既然是谈判,最好的时机当然是一次谈成让对方退兵。否则即便毫发无伤,回去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使者的陈轸必然是有备而来,谈判中途的这一个比方也必定是做足了文章。

就像我们熟悉的另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那样,邹忌的劝谏最好是一次就成功,而邹忌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来委婉进言,真实性之余,生活化里还隐藏了治国的大道理。那么陈轸也是如此,打的这个比方虽然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人真事,但是所说的故事跟楚国有关才可以达到让对方产生共鸣的目的。这个时候,有限的真实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应到这个故事里,就是楚国真的有一帮门客干过这种事儿,并且沦为笑柄传到了齐国。或者,降低一下故事的含金量——这帮门客画蛇添足的故事其实是捕风捉影或者干脆子虚乌有的,但是因为楚地产蛇或者很常见蛇这种真实存在的社会环境让这个比方又有了很强的生活依据,从而同样达到了让对方产生共鸣的目的。

其次,是《战国策》的权威性。

《战国策》里面不仅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同时也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如果将《画蛇添足》对号入座,第一个维度肯定是无可争议,至于有没有涉猎当时的社会风貌,虽然不能够完全下结论,但是经过上面的分析和推测,大概率也是可能存在的。

到这里,我们可以基本上确定这则寓言反映一定社会环境的真实性,由此也进一步印证了刚才得出的那个结论——门客之所以选择画蛇而没有画别的东西,是因为蛇在楚地比较常见。并且,楚人还很可能逮蛇,吃蛇。

讨论完这些内容,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来回答最初的那个问题——“给蛇画脚的那个人固然被嫌弃,对于其他几个人的行为,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答案同样是肯定的,因为这一拨人其实才是真正的漏网之鱼。

我们刚才分析出来的结论,楚人很可能逮蛇,吃蛇。那么“没有给蛇画脚的一类人”实际上和“给蛇画脚的一类人”共同参与和塑造了不良的社会现象(如放肆地逮蛇,吃蛇)。

但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现实是,任何时候出洋相、闹笑话的毕竟都是少数。

因此,这些显得“正常的一类人”才能够躲在寓言的背后消失姓名,无所顾忌,甚至恣意妄为。而真正应该流传下来引以为戒的道理被表层的戏谑不断淡化、稀释、掩盖,这一点才是这则寓言的真正细思恐极之处。

这个背后的信息,也许才是我们更需要重视的道理。

我来回答一下。首先,画蛇添足这个典故讲的是,楚国有个富豪把一瓶酒给一帮门客,但人多不好分呀,于是大家商议画一条蛇,谁先画好谁喝。其中一人很快画好,看别人还没完成,洋洋得意,边一手拿酒,另一手边给蛇添加了几支脚。最后被一个画好的人夺酒而去,说道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这个告诉我们,1.做事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要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最后会事如愿为。2.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一个歪出客观事物的错误意识指导行动,就会得出一个错误的结果。在当前防疫工作中,曾有武汉的一个小区为应付工作组检查,工作不实事求是,而是装模作样,弄虚作假,最后群众高喊假的,假的。这就是无中生有,糊弄大家。再有,中国这次在应对疫情的表现全世界有目共睹,而美国少数政客总是无端抹黑中国,指责”武汉肺炎”,甚至还說是武汉研究所泄露的。这就是无中生有,画蛇添足,造谣成性。这个意识先入为主,不尊重客观事实的这些人被打脸。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一定实事求是,不搞假而空的东西。踏实做好每件事。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anjiash.com/5303.html

(0)
小黑子的头像小黑子
上一篇 2023年3月8日
下一篇 2023年3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