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翻译,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简历

《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在农村居住。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全文如下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的意思是:

用茅草建造的草屋茅檐又低又小,茅屋紧靠在溪边,而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老翁的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如果单单从文字来理解,这首词没有什么新颖奇特之处,要想进一步理解这首词的真正含义,我们必须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简历。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翻译,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简历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翻译,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简历

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简历,我们再回头看看《清平乐☆村居》就会对作品加深印象,便宜理解和拓展思路。

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写了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这首词即是其中之一。刘熙载说,“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辛弃疾这首词,没有浓笔艳墨,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辛弃疾能文能武,才高八斗,胸怀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又壮志难酬,生不逢时。他的词在中国词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生前身后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是我国古典文学遗产的瑰宝,值得我们不断去学习和继承。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翻译,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简历

散步秋天谢谢朋友浏览!欢迎新老朋友留言指导批评关注。

清平乐 ,是词牌名,是填词时文字和音韵结构的一个格式。村居,是标题。

《清平乐 村居》是辛弃疾隐居江西带湖时创作的一首词,以一个五口之家为切入点,反映了村居生活的温馨美好。茅檐低小,是写物质生活之简朴,溪上青青草,写自然环境之美。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写一对老夫妻的醉后闲谈,显示出家庭的温馨与甜美,接下来转入对孩子们的描写,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孩子们各有分工,用双手创造着美好生活。进一步突出了家庭中人际关系之和谐,人性之美好。而且在描写中也写出了农事的繁忙与劳动的辛苦,只不过却并不给人以压抑之感,反倒给人一种一种身体虽然辛苦,但是精神安乐的感觉。 辛弃疾才华横溢,又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怎奈怀才不遇,有志难伸,四十岁之后,先后在江西上饶带湖、千山瓢泉一带闲居二十余年。在此期间,却也接近了大自然、熟悉了乡村生活。而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乡邻们的纯朴,也抚慰了他的心灵。《清平乐 村居》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与他那些健笔硬语倾泻慷慨悲凉的感情的豪放词风不同,这首词,语调舒缓,用词明白如话,完全摒弃了他惯用的用典密集的写法,非常的轻松自然。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翻译,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简历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翻译,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简历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anjiash.com/5296.html

(0)
小黑子的头像小黑子
上一篇 2023年3月8日
下一篇 2023年3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