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性格特点很复杂,有封建文人的孤傲清高,贵族小姐的知书达理,超越时代的个人主义。在黛玉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她诗意的忧愁,率真的性情,空灵的气韵,还有数不尽的飘逸与风流、诙谐与风趣。当然,也不乏小女子会有的小性与尖刻。
如此风情万种的女子,她的性格特点必定不是受某一个人的影响而形成。与其说黛玉性格受某个人影响最大,不如说是天性与命运使然。私以为,黛玉这种兼具清照之才和西施之貌的复杂个性形象,是由其前世出身之世外仙姝所决定:
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化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黛玉的风露清愁和风流绰约,即来自她前世便郁结的“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只要这种缠绵之意不尽,黛玉便要在愁苦中度过,对月抒怀,见花落泪。尤其与宝玉相处的时候,黛玉要在小作小闹中,通过小性与偏执,将泪水流出,将缠绵挥尽。
如若非要从世俗角度讨论,黛玉性格形成的最大影响因素,应该是生活环境的综合影响而形成,而非具体某人的教育或陪伴影响。因为黛玉的个性立体而典型,而非一味地符合或坚决地反叛封建礼教,需要综合影响才能形成:
书香世家的家庭出身
黛玉的诗书气质和才华横溢,很大程度上源自书香门第这种家庭出身的潜移默化。父亲林如海祖上世袭侯爵,自己又是探花出身,其才学见识必定不凡。母亲贾敏作为史太君和贾代善之女,在王夫人眼里都是“何等金尊玉贵”的千金大小姐。
黛玉在这样的父母身边长大,耳濡目染到的人间烟火,也是寻常人家不曾拥有的诗情画意。再加上父母伉俪情深,黛玉也深受宠爱。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贵族女子,既有封建贵族千金小姐该有的基本涵养,亦不乏追求自我与性灵的闲情雅致。
尤其黛玉作为独女,父母除了宠爱有加以外,还有几分“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在这种情况下,林氏夫妇对黛玉的教育,必然不是像传统女子必须三从四德的淑女教育。黛玉个性上的自由与率真,多与当作儿子养育有关。
同时林如海给黛玉请的私塾先生,是从四品的知府贾雨村。虽然因为贪污被革职,但贾雨村的学识可不是虚名,是实打实的进士考出来的。能说出“正邪两赋”理论的贾雨村,尽管德行有亏,但其远见卓识,却非常人能比。黛玉以他为师,才学见识必有裨益。
寄人篱下的现实处境
黛玉性格里最典型的特点,即为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而又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这种个性除了天性使然,很大程度上在于后天环境的塑造影响。倘若不是父母先后离世,黛玉只需无所顾忌地长大,而不用远赴贾府,忍受寄人篱下之苦。
不管贾母怎么宠爱,黛玉一个外姓之人居住在贾府,也无法改变寄人篱下的事实。刚入贾府不久,王夫人的一个陪房尚且懂得看人下菜碟,从礼数上怠慢黛玉。日后黛玉需要吃燕窝补身体而不敢伸张的苦楚,就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了。
尤其像贾府这种深宅大院,尔虞我诈的事情只会多不会少。无依无靠的黛玉居住在那里,除了要忍受对父母的刻骨思念,还需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吃穿用度是否影响了他人。在这种环境下长大,黛玉敏感多疑,也是因为生存所迫。
愈是担惊受怕,愈是思念亲人,愈是想从宝玉那里得到温存。黛玉心里的这份渴望,非经历离丧而不得不寄人篱下之人,不能懂得这份悲凉与无奈。黛玉为了还泪而来,除了那些因为爱情流过泪水,其余都挥洒在寄人篱下的身世之悲了。
疾病缠身的痛苦折磨
黛玉性格里的敏感多疑和多愁善感,以现代视角切入,很容易被理解成无病呻吟。其实殊不知,纵使黛玉能拥有湘云那般英豪疏阔的个性,也难逃疾病的长久折磨。这种日夜用药续命的煎熬,非亲身经历则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在这种身体的痛苦折磨下,黛玉的性格难免会有悲观消沉。黛玉“喜散不喜聚”,可不正是因为她深谙人世无常的道理,不愿面对美好的消亡,宁肯逃避它的开始。忍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煎熬,黛玉的人比花黄瘦,只消几个黄昏。
总之,黛玉整体的世外仙姝风貌,自然是尤其绛珠仙草的前世因缘决定。但黛玉独特而立体的诗人个性,却源自俗世生活环境的综合塑造而成。
黛玉从来不是扁平的人物,她有少女的骄矜,有诗人的孤傲,有孤女的清愁,更有属于自己的坚贞与热烈。
林黛玉的性格复杂深奥,她不是一个张扬的人,就只能通过写一些诗此表达宣泄自己的离情别绪,很多诗句包含悲伤。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受到了什么人的影响呢?
黛玉的身体虚弱也对性格有很大影响。
林黛玉敏感、细心、真实、聪明、多愁善感。属于抑郁质,也就造成了林黛玉喜静不喜动,大观园的姑娘们也知道她就是这样的性格。
父母双亡对黛玉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略,在七岁和十一岁的时候父母离开人世,孤苦伶仃,寄人篱下。
总的来说黛玉的性格受到环境的影响巨大,这个环境是由林家和贾府共同影响造成的,再加上身体体质的问题,最后就发展成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了。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anjiash.com/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