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其中,书山有路勤为径,我的理解是学习要勤奋,要主动,积极,勤于思考探索。但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就不认同了,不过古人却说中了现在孩子们的实际状况。
作为一个母亲,我也有很多感触,在这里,我就来和大家聊聊我的一些个人看法吧。
我是80年代初的人,小时候觉得学习很有压力,有的学科越学越有趣,有的学科越学越没趣。至于为什么有的学科喜欢,学习起来也轻松愉快,有的学科却恰恰相反。以前没有深思过这些问题,直到我的孩子长大,我才发现,他们压力更大,我甚至觉得他们真的是在苦做舟!多么希望他们不要那么痛苦的学习,而是,愉快的学习。我开始有了对学习的思考。
想想自己,出了学校以后,我才发现,其实自己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而且,觉得学习是很愉快的一件事,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各种我好奇的东西,可以学到技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很有趣个美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所以学习很有趣,没有压力。我也在以前的单位做培训,做培训以后,站的角度不同了,看到的问题又有所不同。
现在我想说,对于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是不认同的,同时也觉得这句话说得不对!该改改。学习应该是快乐的,有趣的,主动的,幸福的!如果,觉得学习是在苦做舟,那么,首先,学习的方向是有问题的。我们现在的应试考试,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老师,人为的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用我们的价值观,来决定孩子的方向,本来就是错误的。
家长的目的是为了不让孩子在学校里,跟不上学校的步伐,也希望通过提前的学习,让孩子在学校获得优异成绩!被老师喜欢,也能顺利考上我们心目中的好学校!老师是从教育局,学校要求的目标上,那么,就变成了对着窟窟选鸭蛋,符合的优秀不符合的不优秀!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每个不一样的学生,想打造成一个样子。结果可想而知,学生挺苦,老师也不易,家长夹心饼干更是老火!
一方面心疼孩子,一方面又觉得老师辛苦,都是为了孩子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思考了很多,之所以,我们出学校后反而喜欢学习的人,是因为,我们所学的,是我最想要的,方向上走了不同。我们知道学习带来的好处,也享受学习的过程。做培训老师后,我发现,激发学习的兴趣很重要。有的时候不是光想着我想讲什么,而是多思考学生们想听什么,不是我习惯怎么讲,而是,学生们想怎么听!老师的消费者是学生,学生想要的,才是老师最应该了解的。也许,学会尊重孩子,我们才可以很好的解决,才可以给他们最想要的,才可以看到他们学海无涯乐作舟!
其次,是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十个指头有长短,人也是一样。有的人喜欢历史,有的人精于算账!有的人喜欢文学,有的人喜欢作画,有的人热爱运动,有的人喜欢安静的做研究!因材施教,不要求完美,我们就可能发现,每个人都是那么厉害,那么优秀。
出社会后,我看到以前调皮捣蛋的人,成了企业家,才发现他们原来调皮的背后,是敢拼敢闯,情商高。怕被人管,就成为了管别人的人。成绩好的成了教师,医生,企业技术人员,也很好,他们有好的耐心,学习力强。有的学习不好,又不调皮,但老实憨厚,体力好,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工人,在一个领域成为佼佼者。曾经在学校贴上的标签,曾经一度以为只有学习好,才有路走,现在看起来很可笑。
所以,希望学习是愉快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在家长、老师眼里都是了不起的,优秀的!希望因材施教,教育的目的是支持帮助每个人,去到他想要去的方向。让每个人为自己而学,为兴趣而学,为将来而学!不要出了学校就失业,而是,学以致用!让学习真正创造价值!让我们再想起这句话时,不再是压抑,而是愉快。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让我们在知识的湖水里,快乐的荡起双桨!
不错“书山有路勤为经,学海无涯苦作舟”是韩愈《古今贤文,劝学篇》中话。
这句话是说学习没有别的捿径可走,只有勤奋,才能找到通往宝塔的路径。通往蓬莱三岛也没有别的龙舟可乘,只有通水性,练舟辑,自已驾舟前往。
韩愈是一个学风十分严谨的学者,崇尚古文,摒除浮华,脚踏实地,锤炼文字,文风古朴,开了一代现实主义的新风,对唐朝文学影响很大。
既反对言而无物的奢丽文章,也反对浮噪漂浮的乏乏空淡。这在他的文章中可以寻找到踪迹。
当今社会,表面浮华,内中躁动不安,言而无物,侉侉奇谈,飙一言而欲哗众取宠,出一语而欲博人眼球。争强好胜,争风吃醋,文人相轻,争议不断,很少有人伏下身来,脚踏实地,静心下来研究学问,这句话正是针砭时蔽的良药。
这句话看似浅显,实则内涵极及,需一生去实践,去体会,去学习,去研究!
读尽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当是不错!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anjiash.com/3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