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元换200元,看似谁也不吃亏,还能助人为乐,想必会马上同意。
但我劝你这种好事最好不要干,一不小心就会吃亏上当;类似的案件,在各地屡有发生。
无论是“微信零钱换现金”,还是“现金换微信零钱”,都是近两年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出现的新型骗局。
“微信零钱换现金”在过去比较常见,骗子花招挺多,想必大家已经有所防范,最常用的诈骗手段是延迟到账、虚假支付、P图,我开烟酒店的表哥就曾多次遇到类似骗局:
骗子的行骗目标一般以街头防范意识差的老人,或者街边独自看店的商户为主。去年3月份的时候,表哥店里来了一个客人,先是微信支付买了一包20元的真龙。
买完真龙后,客人转身就走,刚走出门口又折返了回来,说中午要参加婚礼随礼,手头没有现金,问能不能用微信零钱换600现金。
表哥是个热心人,能帮则帮,于是从收银台拿出600元现金给了他,他也掏出手机扫了收款码,还向表哥出示了收款码,表哥抬头一看,没错,确实是600.随后,顾客转身走到店外,还说了句谢谢。
表哥自认为做了一件好事,但奇怪的是到账语音一直没响,最开始表哥还以为是网络信号不好,但左等右等还是没到账,这才意识到上当了。
其实顾客的诈骗手段很简单,后期表哥调取店内监控记录发现,虽然骗子扫了收款码,但随后就退出了,从相册中找出了一张早已准备好的600元支付截图,实际并未完成支付。
类似的诈骗手段还有很多,比如双方添加了微信,骗子现场转了钱,但有些店主一忙起来就忘了接收,倘若超过24小时,钱就会原路退回;还有一些骗子虽然支付了,但事先进行了P图,比如把0.6P成600.
有什么更高超的骗术?至少有以下两种:
一是使用假钱;很多人无法通过肉眼鉴别钞票的真假,诈骗分子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看似是200换200、600换600.谁也不吃亏,但实际上现钞中有几张是假钞,甚至全部都是假钞;
二是鬼手换钱;这个骗术跟之前街头有人用模型手机调包苹果手机如出一辙,我就曾经碰到过:
那天吃完晚饭在街头遛弯,路上遇到一说着外地口音的姑娘,上来就问:“大哥,我能不能用这300现金换你300零钱?微信、支付宝都可以”。
我警惕性还算是很高的,反问道:“你换了干嘛?现金到哪都能花出去的,没有必要这么麻烦”!
“不是,大哥,我弟弟在青岛上大学,刚才打电话说月底没生活费,让我给他转300块,现在银行都下班了,我想通过微信给他转过去”。
原来是这样,理由充分合理,但我警惕性依然还在,先接过这300元,确定是真钞之后,扫给了他三百元。
本来事情到这就结束了,但回到家后,再掏出来一看,发现三张大票全是假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明明我当时已经验证是真钞了,不可能来个大反转啊!
事后我经过仔细回忆,突然想到了一个细节,在我确认是真钞之后,女子又说“我给你的是不是4张”?于是我又把钱递给她,让她自己确认了一遍。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把真钞全部换成了假钞,而我又没有再次验证,上了“鬼手”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小黑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anjiash.com/1142.html